笔下文学 > 穿越之玩转大宋 > 二二三 西夏改制

二二三 西夏改制



  种师道招募不成张择端虽然心里略有不甘,但是张择端的表态还是让种师道比较满意的。只是如今西军的地盘越来越大,自己的手下越来越缺少文官,这件事情也是让他头痛不已。



  不过在兴庆府之时她就跟折赛花和张叔夜商量好了,耶律南仙“称制”之后在西夏国立刻进行改制和开展科考,希望经过这系列的动作能够给西军选拔出一些文官的人才,起码能够选拔出治理西夏国可有用的人才。



  耶律南仙到达兴庆府的时候,折赛花和张叔夜早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准备耶律南仙的“登基”仪式了,他们商议在宣和六年正月初一改制登基。之所以这么赶时间,原因多种多样,其中最重要的的原因就是折赛花和耶律南仙都怀孕了,而且按照正常月份的话,折赛花可能在正月底或者二月初就诞下孩儿。



  因此种师道前脚一离开兴庆府,张叔夜就以李乾顺的名义下旨,传位于太子李仁爱。其实西夏的国的遗老们都知道,李乾顺很有可能早就死了,这个太子李仁爱也不是真正的太子!张叔夜以李乾顺发的诏书盖的印章,不是西夏国的玉玺,而是李乾顺的私印。也就是在此时,盖着真正玉玺的檄文突然出现在了兴庆府、西凉府的街头。这檄文的内容是以李三太子为名撰写的。鼓动西夏百姓加入天地会,为先帝(李乾顺)报仇。王定六将大量的锦衣卫散布在了各地,探查各种消息,但是也没有找到消息的源头。



  折赛花和张叔夜商量了一下,决定干脆宣布李乾顺驾崩,并且宣布皇帝的玉玺在乱军之中被叛乱的庞万春等人抢走,李仁孝、李仁忠也死于咩保吴明、庞万春等人之手,让百姓勿信流言蜚语。



  折赛花宣布这些消息后,有命令残存的西夏皇族表态,现在活着的少数皇族在西军的刀下都是敢怒不敢言的状态,纷纷表态称现在的李三太子是庞万春等叛将立的伪太子而已,还有人列出了不少的“证据”。



  好在西军运来的大量的白薯,并且熬成粥,让西夏的百姓能够而不死,现在饥肠辘辘的百姓哪有心思思考李三太子的真伪,更多人思考明天有没有可能多讨得一口粥。



  施全就是这领白薯粥“大军”中的一员,他本是兴庆府东平村的一个教书先生,熟悉党项语和汉语。西夏国于西军战事频起,没人找他教书了,种地放牧都不会的施全因此变得是饥一顿、饱一顿的。为了能够生活下去他什么都干,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。



  西军进攻西夏他并不反感,他觉得只要能给他好日子过就行。施全祖上是汉人,在西夏国也是多少都受到党项人的歧视,如今西军来了总算没人歧视他了。他曾经帮助国西军填兴庆府的护城河,填护城河的百姓很多都是被迫填的,他是自愿的,因为能挣一些粮食。不过西军挖开了了黄河,把他的东平村冲没了,他如今带着自己的儿子施凤只能靠粥蓬的救急过活。



  施全拿着刚刚从粥蓬领下的一碗白薯粥喝了一大口,他不敢多喝,剩下的还要给孩子留着。这些天他吃过最好的饭食就是西军的衙门赏给了他一个黑面馍馍,那是有人递给了他一个天地会的“敕令”,由于他是识字的先生,众人让他给念念,他一看内容知道自己念了对自己也未必有好处,因此干脆交给了西军,西军因此赏了他一个黑面馍馍。



  此时施全的儿子施凤已经把剩下的粥喝完了,小孩子正在贪婪的舔着碗。施全无奈的说道:“别舔了,一会早些去排队,也许能够多领一碗。”说完,无精打采的躺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子的地上一动不动,虽然天寒地冻但是他也不愿意动弹,因为哪怕一丝丝的运动都会让他感到更加的饥饿。



  施全躺在地上迷迷糊糊的,突然听到铜锣开道,随即有人喊道:“流民们都听着,为筹备新皇的登基大典,官家要修建祭天高坛一座,需要招募民工诺干。修建一天赏硬面黑馍2个。”



  一听说有馍馍吃,这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流民立刻来了精神,把这队招工的队伍围了起来。其实修建祭天高坛就是西军定下的以工代赈的策略,以免流民生事。原本是要建设农场和修建城墙的,但是如今天寒地施工困难,现在能做一些的基础工程,农场中的苦力们就足够了,根本不用再招工。所以折赛花和张叔夜商议,就先让流民们开始修建一些临时的建筑,先把他们组织起来就好,等来年春暖花开了,再以农场招募劳工的形式安置流民。



  李德标坐在高头大马上,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杆。他看着哪个流民身体还算强健,就用木杆在那个人身上点一下,立刻就有随从给被点的人一件号坎,这个就算是选上了。



  施全见周围有不少人被木杆点中,心里十分焦急,他拼命的往李德标的身边挤,以求比木杆点中。很显然他身体不够强健李德标最终也没有看上他。李德标选了20多人,看了看四周实在是没有什么身强体健的了,于是道:“人够了,都散散吧。”



  那些没有选上的流民自然不满意,还围着李德标的队伍哀求,不让他们走。李德标怒道:“这些刁民,要造饭不成。来人给我驱赶开。”



  李德标现在是兴庆府四门提督,大权在握,这次出来光是衙役就带了10几个。而且这些衙役也不是一般的拿着木棍的衙役,而是每个人都配备一根两尺多长的铁尺,还有3个个人带着锁人的铁链子。这些衙役听了李德标的吩咐,举起铁尺和铁链子就一通乱打,这些流民吩咐四散奔逃。



  施全穿的还是教书先生的长袍,跑的慢些,被一个衙役的铁链子扫在了腿上,他惨叫一声就倒在了地上。另一个衙役举起铁尺就要打,却被李德标拦住了。原来李德标被他这一身长袍吸引住了,毕竟流民里穿长袍的不多,这个人长袍虽然破烂不堪,但是看起来还像是一个读书人。



  李德标问道:“兀突那汉子,你识字吗?”



  施全见李德标发问,急忙站起来,理了理长袍,深施一躬,道:“大人,学生也是读书人,平时教书为生,无论党项文还是汉文都是认的。学生前几日还上缴过伪李三太子的敕书,得过奖的。”



  李德标见状点点头,道:“工地上缺一个记账的先生,你来吧。记得好一天赏你3个馍馍。”



  施全见状大喜,也不顾读书人的脸面了,跪地磕头道:“多谢大人,多谢大人。”



  李德标见施全气节全无,摇了摇头,暗道:看了西夏的读书人也就这样了。



  李德标带着施全在工地上督促着这些流民们开始堆土建设祭坛,施全他想不明白这个祭坛就是用一层土在泼上水冻成冰层,然后就这么一层层的磊上去。这种祭坛建设速度虽然快,冬天也是十分结实,但是天气一热就会塌陷,根本就无法长期保存。他不理解这些西军为什么要建设这些无用的东西。不过施全也管不了那么多的事情,反正每天除了可有吃饱,三个馍馍的“薪水”让他的小日子也富裕了起来。



  祭坛建设完成后,这些流民们担心会被遣散,没想到西军并没有这样做,让他们道黄河渡口修建大坝,这次修建大坝确是要求质量相当高的,据称是要把挖开的黄河的缺口彻底堵上。不过怎么修施全不知道,他们这个流民组成的队伍只是负责运送石料而已。



  大年初一,这些流民每人分的了一碗肉汤和15个饺子,给他们薪水也从黑面馍换成了白白面馍馍。据称是大夏国新皇帝登基,今天已经在他们修建的祭坛上祭天了,皇帝表彰他们修建祭坛有功赏给他们的。



  施全带着孩子施凤高高兴兴的喝了肉汤、吃了饺子,算是过了年,怀里揣着3个白面馍馍就向自己的住处走去。这些被选中做工的流民,逐渐形成了一个村落,现在这个村落还是非常简陋的,大多数都是高地上搭建的草棚子而已。流民们上工是管饭的,每天发下来的黑面馍馍就可以带给家人活命。有时候还会赏下点什么东西,因此有时候家里还会有点点剩余。会持家的女人们会把剩余的一点点生活资料积攒起来,相互交换些东西,所以这村落就逐渐的活跃起来。



  兴庆府周围已经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流民组成的村落,施全住的这个村落称为“留民营”,这个名字还是他施全起的,村口“留民营”三个字也是出自他的手笔。作为每天能拿回3个馍馍的大人物,而且家里的孩子又能跟着他一起在工地吃饭,因此他自然成为村中的“首富”备受村民尊重。这一段西军让每个流民村都选拔一个“保正”也就是村长,他自然就成了这个村子里的保正了。



  施全刚刚回道村子,见有2个公差候在村口,见到施全道:“你就是这里的保正。”



  施全一愣,道:“正是,不知两位差爷有何贵干。”



  其中一个公差道:“这里有新皇帝发的明诏,找个识字的给大家念念。”



  施全道:“小人就识字。”



  公差道:“识得汉字吗?”



  施全道:“我原本是教书先生,都会的。”



  公差大喜道:“你去召集村民,给大家念一念。”



  施全急忙敲锣将村民召集在一个广场上,一个公差举着一个写满字的大牌子,另一个公差对着百姓道:“看看,这个就是新皇帝的明诏,告之天下百姓的。你们好好看看。”说完,他对施全小声道:“给大家啊好好讲讲,这上边之乎者也我也不懂,你给大家好好说说。”



  施全点点头,他一看那个明诏,心里有一种是说不出的感觉,他明白这个明诏一下发,证明大夏国完蛋的了。

 

(https://www.xbxxs.com/novel/vXTF61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xbxxs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s://m.xbxxs.com/